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宇宙的本體及其衍生的自然規律──緣起,從而證得至高無上的智慧。因為宇宙本體非常深邃玄奧,超越了世間的知見和日常經驗的理解,故此不可以直接用凡間的語言文字來表達其性質﹔一旦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的就會被扭曲,就不是真正的本體了;故此佛陀姑且名之為「空」。這像《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一般人誤認為宇宙是客觀獨立存在,而人和其他一切事物都只是存在及生活於其中。佛陀意識到萬事萬物都不能離開這宇宙本體,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盡而滅,宇宙編織成一張非常複雜的因緣網,一切人、事、物的變化都在這因緣天網中。
佛陀用「空」來代表這個本體,雖然凡夫是不能真正明白的,但可按現代科學的混沌理論(Chaotic Theory)來略作解說:宇宙本體可說是一個動態系統,所謂「蝴蝶效應」,就是一些微小變化,經過在系統中長期的連鎖反應後,在將來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巨大後果。我希望學盲人摸象一樣,與大家探討這個本體,盲人要經手術開眼才能真正知道象是怎樣;我們亦只有通過修證佛法,提升智慧,等到開悟才能真正體會「空」。
「空」,不是空無,亦不是實有,那麼空這個宇宙本體究竟是什麼狀況?其實我們無從知曉「空」的本質,只能從經文中及宇宙間的自然現象推測「空」的一些特性。「空」衍生出來的自然規律是因緣所生法,而表現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一切人、事、物都是由於因緣相聚而生,在錯綜複雜的因緣影響下不停地變化(無常),及在互相影響下,根本沒有任何獨立自決而又固定不變的事物(無我)。
「空」,意味著宇宙本體沒有確定的時間與空間。從時間的角度而言:宇宙本體沒有開始,亦沒有終結,是不生不滅的。
可是人們的慣性,認為時間與空間是絕對的;愛因斯坦則指出,時空其實是相對的;他曾作以下比喻:與美女一起坐上一小時感覺好像只過了一分鐘,但坐在火爐上一分鐘則好像過了一小時。坐禪也有類似的經驗:當心定的時候,坐禪一小時感覺很快便過去了,心不定時,連一分鐘也感到很漫長。物理學的相對論告訴我們時間會被速度或重力影響,它的流逝可快可慢。從空間的角度而言,宇宙本體沒有大小的區分,既沒有增加亦沒有減少,沒有對或錯,更沒有好與不好,只不停地在變幻。這也符合相對論的原理,即隨著速度的提升,飛船和在船內所有物體的質量會增大,而朝着飛行方向那邊的長度會縮短,然後隨速度減慢而回復至正常。故此,空間現象並非固定,既不能說是有,亦不能說是無。
「空」,顯示萬事萬物不是獨立存在。人雖然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但人的意識與宇宙本體基本上互相影響。弱的意識會被外境干擾,即佛教所講的心隨境轉;而強的意識卻可改變外境,即境隨心轉。
「空」,亦絕對包容、平等和慈悲。宇宙包容一切,太陽給我們能量及溫暖,不分動物、植物、男、女、貧富、善惡;大地承載著我們,包容我們對地球的傷害;雨水解決我們的乾旱問題。一切的給予都是無條件的付出,宇宙以無分別心的慈悲,愛護著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