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四聖諦
6.1如何處理苦惱


(圖片來源:Maseedis Kay)

(圖片來源:Maseedis Kay)

佛陀成道後,首先想到應要先報答之前的兩位師父。可惜,當佛陀以天眼觀察師父們的情況時,卻發現他們已經去世。隨而想到當年和他一起在苦行林中修行的五位比丘,遂前往鹿野苑向他們弘揚佛法。

這樣佛陀便開始了第一次弘法,即謂之「初轉法輪」。世上亦出現了三寶:佛、法、僧;即日後佛教發展的基礎。佛教徒是皈依三寶的人:感悟佛陀人格和智慧的超凡偉大,學習他的教法(佛經),並具體實踐(僧團的弘法和指導)!

佛陀教導五比丘超越煩惱的方法為「四聖諦」:苦、集、滅、道。

人生在世必然會遇到痛苦和煩惱,這些身體和內心的「苦」皆因眾生執著”自我”而起。這就是「集」(成因)。要「滅」除這些苦,必須修「道」!

「苦」:經中舉例說人生的苦包括生、老、病、死、愛別離、冤憎會、求不得。總言之,令身心躁動的就是苦(五蘊熾盛,其實是總結之前七苦的性質,後來卻被當為第八苦)。

「集」:苦的原因出於凡夫執著 “自我” 而造成貪婪、瞋恨、愚癡。人們 “貪” 求財、色、名、食、睡; “瞋” 恨、嫉妒和排斥他人;變得愚 “癡” ,不明白事理的真相,亦失去判斷能力。

「滅」:明白苦的成因,再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消滅 “貪、瞋、癡” 而離苦得樂。

「道」:就是滅苦的佛法,佛陀因應不同人的根器而向他開示不同的修行方法,如 “八正道”,”六波羅蜜”﹝註﹞:。

舉一個實例,有朋友的獨生兒子婚後建立新家庭,她感到被疏遠而不快樂,漸漸對兒子有微言。這令兒子更不願意回家,雙方關係變得愈來愈惡劣,更感到過往的孝順兒頓成忤逆子,煩惱不堪(苦)。

我讓她明白,問題的成因(集)在於她對兒子情感的執著,形成許多煩惱和困擾。首先,她必須要明白兒子已長大成人。學習獨立自主和建立新家庭是理所當然的事。作為家長要智慧地調校自己對兒子的感情執著,放開胸懷去與兒媳建立良好的關係(滅)。

她聽後心開意解,不再對兒媳嘮嘮叨叨,反而以自己的經驗去教導兒子如何建立家庭、愛護妻子(道)。他們得到母親的諒解和教導後,對母親更尊敬孝順。煩惱亦得以消除!

﹝註﹞ 參考<<我認識的佛教>>, 潘宗光, 2020, 中華書局(香港)出版

佛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