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绝对标准的“一分钟”,时间和空间是我们对世界的误解|《生命·觉者》潘宗光第一辑


原创:《生命•觉者》自在睡觉2018年5月12日

20180604-p001

Q1
梁同学 :

潘老师您好,刚才我提到一个话题,时间和空间可能是我们对世界的一个“误解”,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听听您跟大家做一个更详细的阐述。

潘宗光老师 :

其实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讲的。他说一般人认为时间、空间、物质是实实在在的,不变的,其实这是人的错误理解。

同时他认为宗教和科学不能分开,科学没有宗教就好像一个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好像一个瞎子。

首先我谈谈时间这个问题。一般人认为在杭州的一分钟和美国的一分钟是一样的,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一定的,这是错误的。

举个例子,你晚上看天空中一颗非常明亮的星星,你会感觉这颗星星,现在这个时刻,就在我的头上。其实并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宇宙非常庞大,这颗星星可能离我们很远,它发出的光可能经过了差不多十亿年的时间才来到地球。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这颗星星,是十亿年前发出的光,这颗星星十亿年前在这个地方,现在的它可能已经消失了,或者转移了。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假如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坐宇宙飞船进行太空漫游,弟弟在地球上。假如宇宙飞船的速度很快,达到光速的87%,在飞船里面哥哥过了10年的时间,在地球上,弟弟已经过了20年。这是因为地球的转动速度比光速慢很多,所以说时间没有绝对标准。

我们坐飞机、开车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速度就会有不同的时间差距。一般来说,这个差距非常微小,我们几乎感觉不到,也不能用现在的仪器量度出来。但是不能量度出来,不能感觉到,不代表没有差距,只能说它非常微小。

梁同学 :

所以您的意思是,从这一系列我们都很熟悉的现像当中,来理解我们对于每一分钟的观念,其实是一个不确定的观念。

潘宗光老师 :

没有什么叫“绝对标准一分钟”,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

爱因斯坦说一切事情都是相对的。他举了一个很奇妙的例子:跟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过一小时,好像过了一分钟那么短;但是坐在非常热的火锅上,一分钟好像过了一个小时那么长。所以到底是一个分钟还是一个小时,是感觉上的问题。

佛学里面讲的空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变化的,是根据不同环境条件有所改变的。

Q2
梁同学 :

您可不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样从一个科学家,慢慢地感受到佛学的这种力量?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故事吗?

潘宗光老师 :

这个不是一下子就改变过来的,潜移默化吧。因为在我进行科学研究时发现,很多问题,单从科学角度不能解决。心里的安乐自在,不是科学能解释的。

还有我们现在的科学发展是在三维空间,长宽高里面发展出来的。加时间进去多一维,四维时空。在理论上,五维空间、六维空间也可以存在,但是我们不知道,也不可想像是怎么样的。假如真的有这些不同空间的存在,那么肯定有很多超自然的力量存在。

举个例子:我们在街上堵车,被限制在长宽的空间走动。假如你的车上面有一个螺旋桨,可以让你的车升空,这样就不会堵车。

所以多出一度空间以后,你的力量会很大。但是有没有第四度空间,我们不知道。从宗教角度来看,其实有些生命体,它们能够拥有超乎三度空间的力量,非常了不起。

很多科学不能解释、不能体会的东西,我不敢说它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的知识水平没有达到那么高的层次。所以我希望能透过其他渠道了解宇宙的一切。

我发现佛教的理论跟科学理论非常接近,表面看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其实都是对“因”和“果”的探索,从这个角度出发,殊途同归。

在佛教里,释迦牟尼不是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神,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王子,后来他觉悟了——明白整个宇宙的本体。这个很奇妙的本体他能体会,但他不能讲出来,他就采用一个词——“空”,来代表这个本体。

“空”很自然地衍生出一些自然的宇宙规律,这个自然规律就是因果效应。这个因果效应就衍生出一连串的问题出来。佛陀说,人的烦恼就是我们经常违背自然规律来行事,才导致烦恼。

现在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空气污染问题。在大自然的世界里,空气是自动调整的,人吸入氧气,排放二氧化碳。树木,森林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这是一直保持平衡的。

后来人们不停地排放二氧化碳,同时砍伐树木、森林,导致空气变成现在这样。所以现在讲环保就要尽量减少排放碳化合物,同时栽种树木、森林,回馈自然。

所以只要我们根据自然规律来做事情,人的烦恼就会很少。

佛说,宇宙间的规律是非常公平的、非常包容的、非常慈悲的。人的烦恼,就是经常做不公平的事、不包容的事、不慈悲的事。

整个佛教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规律,怎样通过修心来慢慢回归自然,让我们的烦恼慢慢减少。

梁同学 :

在宇宙中存在着某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这个原因导致这个结果,这些我们都能理解,但您说在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慈悲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宇宙中需要有慈悲呢?

潘宗光老师 :

你看太阳给我们阳光温暖,是没有选择的,是公平的。无论你有钱没钱,是人还是畜生,只要是你要就会有。

地球承载着我们,但我们在地球上挖石油;挖钻石;做核爆,我们对地球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地球有埋怨过我们吗?它还是承载着我们,非常包容。

宇宙本身是给了我们空间,让我们发展自己本身潜在的能力,总的来说是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潜移默化帮助我们。

其实宇宙中有很多奇妙的力量存在,透过这些外在的力量帮助我们做很多好的事情出来。就好像爸爸妈妈对孩子,会给他很多很多,只要有需求就帮助你。很多帮助你可能感觉不到的,比如帮助你完成愿望,要你成功,这个帮助背后就有慈悲,爱护你的心态。

宇宙本身是提供很多机缘,一切我们需要的机缘、能量,都是宇宙提供给我们的。没有这些我们就完全不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外在的帮助其实很大。

梁同学 :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坏人活得也还不错,但是一些好人却命途多舛,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潘宗光老师 :

佛教讲“因果报应”,种善因,有好的果报;做坏事,有坏的果报。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若还未报,时辰未到”。

佛教相信,你种一个善的因,不等于立刻长了一个善的果,要配合适当的环境条件才能结果。比如说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再结出苹果。种子一定是要放在泥土里面,有适当的水分,肥料,阳光等配合完整之下,种子发芽成长,长成树,结出苹果。

所以,单一的因,不能产生果,一定要很多环境条件配合起来,才能产生结果。这个环境条件是必须的,我们叫它“助缘”。因+助缘才会产生结果,单有因,没有助缘,就不会有果。

比如说某个人做一件善事,善事要配合善的缘,才成善的果。但如果善缘还没到,他种下因,就看不到善的果。相对讲,这个人过去做的一些坏事,现在环境到了,他过去做的坏事就会收到果。

《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种下的善因,恶因,不会消失,到某个时刻,缘分到了,时机成熟了就会结果。所以不能看表面,种善因没有善果,种恶因没有恶果,就说因果不对,其实是时辰还没有到。如果将时辰啦长一点点,最重要的是时辰,那个缘到了没有。

Q3
梁同学 :

作为一个科学家,您肯定会受到很多同业或其他人的质疑,说您不科学。科学现在也变成了某种接近于真理的力量,通常他们是怎么质疑您的,您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潘宗光老师 :

什么叫科学?科学也是对“因”“果”的探索。比如我研究每个题目,首先一定要有个概念,然后一切的环境条件配合完整了,才能有一个结果出来。

科学是探索,希望能够控制一切影响的环境条件,它才能有结果出来。所以整个科学的历程也是“因”和“果”的探索。现在很多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他们发现现在宇宙的很多问题,跟佛陀2600多年前讲的理论非常吻合。

所以我们经常在很多地方讲《佛学与科学》,就从科学家怎么看我们的宇宙,宇宙是怎么来的,宇宙的变化。我们过去认为宇宙、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跟它没有关系,现在很多非常出名的科学家认为人的意识形态,可以影响他周边的一些情况,意识形态越强大,影响的面更宽,它是绝对互相影响的。我一切的思想,精神面貌等等也会受到外面的干扰。

这个也是佛陀很早以前说的,一切事情都是根据环境条件去改变,是无常的。每个个体,每件事,又是无我的。“无我”是没有一个单独的存在,没有固定不变的“我”的存在,那个“我”是经常受到外力干扰,不停在改变的。

那哪个时刻是真的“我”呢?没有这个时刻,因为我经常在改变。所以“我”是存在的,但是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我”的存在,这也是非常科学的。

我们身体里面的细胞新陈代谢;我们的思想不断改变,所以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是改变的。假如没有改变,就没有生、老、病、死这些事情。所以,佛陀说的“无常”、“无我”是不违背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