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態度


現代社會發展急速,競爭亦愈趨激烈。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人們面對的不單是與鄰近地區競爭,更是和全世界競爭。以知識裝備自己是成功的關鍵,且要達到「一專多能」才可算是具備有勝算的競爭力,如胡適所說「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

怎樣才可以達到廣大而高的標準呢?《中庸》早已告訴我們最好的方法: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可以解說為:

一,博學:學問必能互相印證(mutual corroboration)如生物學可以和化學印證、歷史學和考古學印證等等,故此通識是博學的基礎;
二,審問:我們必須查問知識的來源和真偽,不可人云亦云,這種態度最適合應用於現在的網絡世界;
三,慎思:運用邏輯思考將知識歸納,再作出合理的結論;
四,明辨:將結論和經驗(實驗結果)對照以判斷真偽;
五,篤行:將得到的結論貫徹應用,並反復驗證。

上述的學習方法包含了歸納、邏輯、經驗、演繹等程式,既合理亦科學!篤行是通過實踐,驗證真理,從而篩掉錯誤的資訊,所以這程式在《中庸》提出時是緊接着「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所以,現代人在追求知識時,必須注重學術誠信,要經得起審查,絕不可偽造。

對這種認真學習、反復驗證的精神,《中庸》有進一步的教導:「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意思是:要麼不學習,一旦決定學習,便要做到一日未能掌握學問決不甘休;要麼不探究,一旦決定要探究,便要做到一日未能深入瞭解決不甘休;要麼不思考,一旦決定要思考問題,便要做到一日沒得出結論決不甘休;要麼不分辨,一旦決定要作分辨,便要做到一日還未能分清對錯決不甘休;要麼不實踐,一旦決定要實踐,便要做到一日未能全面應用決不甘休。

我以前教學時,最欣賞學生以上述的態度學習。他們不惜犧牲娛樂和消遣,將時間認真投放在學習上。即使投入較其他同學多的時間學習,甚至有時仍會表現得不如人;但只要對自己有信心,繼續努力不懈認真付出,假以時日學習能力便會提升,最終亦能得到好的成績!佛教成語「功不唐捐」同樣是表達對求學的堅毅信念:只要肯用功學習,努力是不會白費的!

20190528-p-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