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大教育基金会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精进持恒,感恩修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或许用这句话来形容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院长、精进基金会创始人潘宗光教授最为合适,但似乎又远远不够。
对许多青年学者来说,他学问精深,是学界泰斗,甚至两次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对香港的大学师生来说,他是潜心人才培养的教育家,从事大学教育40载;对许多受他点化,开始个人修行的佛学爱好者而言,他是高调弘法的佛弟子,如一汪清水,包容万物,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精进基金的受资助贫困学生来说,他却是温润如玉、教会他们“感恩课”的“潘爸爸”;对13亿中国人来说,他联同两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增设清明节、端午节及中秋节为国家法定假期,让大家享有3天欢乐假日。
带着许多疑问与好奇,我们采访了潘宗光教授,聆听了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
退而不休,推广“感恩这一课”
潘宗光教授出生于1940年,今年已经77岁高龄,依然淡雅如风,谈起慈善事业来神情投入,十分忘我。截至2009年1月荣休之前,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长达18年,亦曾为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兼理学院院长。
作为教育者的他,对香港高等教育事业的贡献有口皆碑,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与教育的缘分并不因荣退而停止。2005年起,他与朋友创办了“精进慈善基金”,并担任会长一职,专门资助中国内地高校的贫困学生,起初资助4所高校,每年从每所高校新入学的一年级同学中遴选25人资助其大学4年或5年的学费,让他们安心完成本科课程。
2年后资助对像变为6所高校,每年亦有超过150名大学生在精进基金的资助下顺利毕业。受资助的学生中,许多人是孤儿、单亲家庭或者家庭极为困难,这是潘教授特别的遴选原则,为保证评选过程公正透明,基金会特设置面试挑选小组,保证每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声音都能被倾听。数十年的教育工作经历,让他对学生的所急所难感触尤深,愿每一份帮助都能真正地送到学生身边。
如果说潘教授荣休以前教给学生的,是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那么他通过精进基金想要传授给学生的,就是“感恩的心”。潘教授在自传《感恩这一课》中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和生活经历,他说,小时候因为战乱,家境贫寒差点辍学,正是在亲朋好友的无私帮助下,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成就一番事业,因此他人生的重要一课便是“感恩”,也希望能在人生的过程中实践感恩之心,通过精进基金回馈社会、回馈国家,将感恩的心传承下去。正如潘教授的好友金庸先生在荐序中写到的那样,“大学中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感恩’这一课,大学中没有列为必修或选修课,但在我们心底,却必定列为必修课,这不但是大学的必修课,而且是人生的必修课。”
也许是从事高等教育多年,潘教授对教育事业始终有责任感与使命感,他本人是科学与人文兼修的大家,不仅辩才博学、得悟中华文化之妙,更对教育事业的未来有自己精辟的见解与独到的思考。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就积极与内地高校进行交流,在日益频繁的联系中,他见证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他深知“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道理,也担忧在经济“硬实力”快速发展时文化“软实力”不能同步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面向高校进行演讲,号召大学生们在学习之余进行“精进修行”,要培养儒家所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软实力来支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硬实力,让两者取得平衡。他的弘法,不是鼓励他们信仰佛教,而是让年轻人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会用中国文化中的智慧面对人生。如此一来,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自然提升,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社会。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精进”一词,在佛学中,意指努力向善向上,精诚集中。潘教授本人也被媒体誉为“顶级科学家、精进佛弟子”,因为他不仅自己重视个人修行,更积极推广佛教中对个人成长和进步有益的学问。他曾说过“我亲身感受到佛教理论的博大精深,尤其在培养良好的品德、修为方面,能起很大的作用。我相信佛教能协助培养感恩、包容的心,当越来越多人拥有这样的心态,社会便能更和谐。”
因此,潘宗光教授以此命名基金会,就是为了鼓励受资助学生努力向上,也勉励推进此基金的工作人员和各界好友共同努力,推进助学事业的发展。他曾在《感恩这一课》一书中写到“‘勤’是最大的资本。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如果说以前做大学校长时,潘教授因为要统筹学校的整体发展而无法兼顾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过程,那么创立精进基金后,他就有时间能够关注每一个受资助学生的发展情况。因此他特别强调学生在大学里,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内涵。资助一个学生完成学业很简单,但是帮助他们成人却更为重要。
潘教授常引用《道德经》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即对待每一件事,都应该始终如一,到最后也要像开始时那样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成功。所以潘教授不仅对受资助学生提供学费援助,也在个人修养和传统文化学习中给予必要的帮助。
在他这种精神的感召下,精进基金会的受资助学生也积极在学习之外,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学生们自发组织“精进爱心社”,在校内外推广力所能及的爱心活动,将精进基金的感恩精神传递出去。6所高校的精进学生每年还通过举行夏令营进行交流与分享活动,内部互相学习、提升,营造团结和共同向上的氛围。
潘教授更发起了“精气师友计划”,邀请香港煤气公司在国内的管理层同事担任导师,对大三准备毕业后到社会工作的受资助学生进行一对一地人生规划与职业辅导,用榜样力量鼓励学生努力向上。这就是真正的“授人以渔”。
其实捐资助学只是潘教授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剪影,他不仅身体力行鼓励帮助青年后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联同两位全国政协委员在2004年两会期间提出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提案,通过四年的持续提案,终于在2007年,这三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节日成为普通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时说“我们每过一个节日,不单只是放假、休息那么简单,最重要是我们肩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重大的意义”。让更多人了解到,历史与现代并不相悖,中国人的文化与情怀就沉淀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渭水碧云晓,长安黄叶时。在初冬时节,潘宗光教授用举手投足间的风华为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感恩的课。他是良师,亦是益友,更像一位全心爱护着孩子的父亲,守护着每位精进基金受助学子的成长和成才之路。
文稿来源:赵媛春
图片来源: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网络
排版:佘欣艺
【捐赠故事】精进持恒,感恩修行——访南洋书院院长、精进基金会创始人潘宗光教授
http://mp.weixin.qq.com/s/rp3LEl34glk2KDl3W2Hj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