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的环节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
意思是:因为[无明]而产生了[行]、因为[行]而产生[识]…:(再随着十二个环节一个接一个继续下去)
先举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这样会较容易明白十二因缘的流转。
有一位女士正在办公室工作,忽然看见老板正向她行过来,她的心情在瞬间产生了以下一连串的反应:
一、因为经济低迷及失业率高企,所以她下意识很紧张这份工作(无明)。
二、因为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得到认同,故此认为千万不可得罪上司,亦要尽量作最好的表现(行)。
三、当看见老板向她的方向行过来(识──眼识)。
四、身心就立即紧张起来(名色)。
五、既要专心工作,又忍不住偷看老板是否真的向着自己而来(六入──眼及意念)。
六、她感到老板在她面前经过、慢下来、望她一眼(接触)。
七、立刻紧张起来,产生战战兢兢的感受(受)。
八、要是感到老板有笑容,心中感到快乐(爱)﹔要是感到老板面带怒容,心中感到害怕(爱的反面)。
九、如果老板面带笑容,她觉得老板接受她和肯定她的工作能力(取)。
十、她继而自我陶醉(有)。
十一、产生很多与“自我”有关的想像,例如可能快将升职、加薪等遐想(生)。
十二、但这心念的转变,不会维持长久(老死)。
她心中还有其他妄念(无明),例如担心子女的功课、 丈夫的工作等等。只要在某一环境下,其中一个无明妄念便会牵引起另外一轮的[十二因缘]流转。
从这位女士看到老板向她行过来的生活例子可见,她的一个简单念头已包含了十二因缘的流转,现对当中的思想变化作进一步的阐释。
一、无明:指人在一般情况下,欠缺醒悟和觉察的能力。
二、行:产生了行为意欲。
三、识:开始着意地认真观察,了别,认识(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四、名色:运用身心作感应(名代表精神,色代表肉体,所以名色代表整个身心)。
五、六入:亦使用六个感觉器官作感应(六入:眼、耳、鼻、舌、身、意)。
六、触:与外界接触的时候(六入与外界──色、声、香、味、触、法等接触)。
七、受:产生了感受(由六触而引起的六种感受,即眼受、耳受…、意受 等,亦可简化分为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
八、爱:由感受而生起爱欲(与六种外境所产生的六种爱,即色爱、声爱…、法爱等),这里亦可作爱的反面来理解—即瞋恨。
九、取:依于爱恶而对外境有所执取偏见。
十、有:将外境、对象定性下来,客观化以为固定实有,而主观执著 [我] 及[我所拥有]。这里亦可作拥有的反面来理解—排斥。
十一、生:随之生起很多念头,计较名利得失,善恶好坏,烦恼因而生起。
十二、老死:直到心念淡化消失[老死]。
人縂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很多妄念 ([无明]),在适当的环境下,每一[无明]便会产生新一轮的“十二因缘”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