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与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凡夫最熟识的两尊佛,而他们均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极深厚的缘分。每尊佛在因地修行时,必会发弘愿救度众生。他们的弘愿(愿波罗蜜),有着百折不挠的坚持,能感召宇宙间一种不可思议的雄厚威神力量(力波罗蜜),并历经漫长的六度万行,圆满完成而成佛。
在《观世音菩萨》一文中(第412期,第49页),我已简略提及在无量劫前的宝藏如来时代,有一转轮圣王与他的大太子“不眴”及二太子“尼摩”,分别在宝藏佛前发不同的大愿。宝藏佛亦先后为他们三位授记,转轮圣王为“阿弥陀佛”,“不眴”为“观世音菩萨”,而“尼摩”为“大势至菩萨”。
自此以后,转轮圣王历经无量劫,示现种种身份,修菩萨道。据《无量寿经》记载,到了“世自在王佛”的时代,有一国王“世饶王”,闻佛说法,决心发无上菩提心,舍去王位,出家名“法藏比丘”。“世自在王佛”向他广说不同佛土的情况,在佛的加持下,法藏比丘细心观察二百一十亿个佛国土,从中汲取不同国土的精华;经过五劫时间的深思,他建构了殊胜而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蓝图及不同接引十方众生往生净土的方法,并在“世自在王佛”前,宣说他的四十八大愿,以救度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即佛以外的九道众生: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人、畜牲、饿鬼、地狱众),往生到净土,永远离苦得乐及最终成佛。
法藏比丘经过兆载劫的漫长时间修各种功德,圆满完成他的四十八大愿后成佛,号“阿弥陀佛”。
这四十八大愿包括五个主要纲领:
- 建立一个非常殊胜的极乐世界,在那里完全没有三恶道,那里的众生都是广发菩提心的圣人。
- 建立了不同方法,接引十方世界各类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 帮助在极乐世界的众生快速成佛。
- 加持及帮助在他方世界但与佛有缘的菩萨,或从净土倒驾慈航回来度众生的菩萨,完成他们的菩萨行。
- 在完成以上四纲领时,法藏比丘才成为殊胜庄严的阿弥陀佛。
虽然每一愿都很重要,但从我们凡夫的角度来看,最看重应该是第一愿(国中无三恶道愿)及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我们凡夫就是厌弃这个娑婆世界,希望能摆脱六道轮回之苦,到一个完全没有三恶道苦(畜牲、饿鬼、地狱)的境地,修菩萨行,最终成佛。所以对第一愿保证极乐世界无三恶道对我们最重要。
此外,就算有一个非常完美的极乐世界,如果没有第十八愿的接引愿,我们也不易去。所以第十八愿亦极为殊胜。
相反来说,如果有接引愿,但没有“无三恶道愿”,我们凡夫亦未必想去。
我将会在下一期详细介绍接引我们凡夫往生极乐世界的第十八愿。
《温暖人间》专栏:活在佛缘下 (第413期:201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