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浙江大学) 访问


01213

杭州访问

1) 科学和佛教的关系简述?

在我看来,佛教与科学,都是对因果的探索,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并不互相矛盾,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

爱因斯坦曾这样说过,“科学没有宗教像同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并不是创造一切及主宰一切的神。他只是人,但透过修行得到觉悟,觉察宇宙的本体,以及它所衍生的自然规律。佛陀明白人就是因为违背自然规律行事而产生烦恼。比如说,空气污染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大自然世界里,空气是自然调节的,人吸入氧气,排放二氧化碳;而森林中的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可是,人却因为不停制造大量二氧化碳,同时亦不断砍伐树木森林,导致空气失去平衡。现在人人都谈环保,就是要减少制造碳化合物,多种树木,回归自然。

佛陀非常慈悲,他觉悟后,说法49年,教导我们明白宇宙的自然规律及如何修心来回归自然,摆脱烦恼,而最终开悟。他是我们人间最优秀及最慈悲的老师。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佛经中提到的“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佛说,一杯清水里面,其实很多生命存在。现在在科学的显微镜下证明这是对的。佛陀在2500多年前,就明白了宇宙的奥秘,这本身就与科学是十分相符的。这说明–佛教本身就有着科学性。

2) 潘校长是如何与佛法结缘的?

我和佛教的渊源其实于小时候已萌芽──我是由祖母带大的,祖母早晚拜观音,有事求观音帮忙,她的一举一动都透着慈悲,我自小已耳濡目染。当然她没有深入钻研佛教思想。以前我误以为那看似有点迷信的一套就是佛教,后来我才知道,那只是民间流传的习俗。无疑地,我对亲人的感情早已令我潜移默化地吸收了佛教的正面信息。

一九九二年的一个周日,做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的第二年,太太赴加拿大探亲了,子女都在海外读书,我一个人独留在家,随手拾起一张有关当晚一个佛教讲座的宣传单张,便带点好奇地去参加那个讲座。主讲者是一位医生,一听之下,竟产生共鸣。

医生是高知识分子,对每一个论点都解释得合情合理。当时我惊叹道:“原来佛教不是迷信,是有一套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的,佛教也可以是科学化的。”

之后我便开始更多的了解佛教,庆幸得到很多法师的开示,第一位接触的大德是星云大师。当时他每年也会来香港,为信众开示,朋友知道我开始学佛,便安排我与星云大师会面。大师非常慈悲,鼓励我多看佛经,努力进修,其后我亦到过高雄佛光山及其设于台北的道场,对佛光山的印象深刻,感觉殊胜。

由于个人心愿是日后到国内弘法,因此希望在国内找到一位皈依师。1999年8月,我带队与一众朋友参观多所国内寺庙,并由当时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净慧长老接待我们。我和净慧长老一见如故,在2000年6月我特别前往河北省柏林襌寺拜访法师,并且皈依。

净慧长老不单有学问,而且非常慈悲,但最令我欣赏的是他的智慧。净慧长老高瞻远瞩,认为中国佛教要真正全面振兴,必须走 “人间佛教”的道路:以佛法之甚深智慧觉悟人生,以佛法之广大慈悲精神奉献人生。1993年他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创立了“生活禅”夏令营,对象是18-30岁的青年,每年约300人参加,很多是大学生。至今已举办了23年。生活襌可以说是找到了佛教与时代相结合的契入点。

学佛对我很大的帮助,让我不太执着名望、物质等,同时拥有一颗平常心。

3) 潘校长自身的修行体验是怎样的?

我当年参加佛光山七日短期出家时发生的小插曲,按规矩,所有参加的300多名男众必须剃去头发,但因我当时身为大学校长,恐怕削掉头发会惹起公众误会,星云大师非常理解,让我带发参加,我深深感谢星云大师的体谅,同时亦展示了佛教的包容。

星云大师每年到香港开示,我也有机会与他对话,他经常鼓励我以大学校长及科学家的身分写书弘法。我当时回应大师说我学佛的程度不够,但他鼓励我只要用心写便可以。 在星云大师鼓励下,我终于在1998年完成了《心经与生活智慧》一书。通过学习及与众多大德探讨交流的同时,对《心经》以及佛学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记得我初接触佛教时,无论是佛光山的星云大师、法鼓山的圣严法师、柏林襌寺的净慧法师,都以修襌修打座来安心。我发觉打座对我帮助非常大,人不再自大、执著,也慢慢变得内歛及客观,会从多角度看问题,在做人和处世方面均有很大帮助。

但作为佛教徒,我最终目标还是希望离苦得乐,摆脱轮回,但在这末法时代,我明白,若我单靠自己静坐修为,根本无可能在今生摆脱轮回。因此,需要强大的他力,这就是阿弥陀佛的他力救度,临终往生净土,在一个十分殊胜的地方,得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及诸大菩萨的加持,容易修成正果。

很多人认为净土法门倾向于迷信,但在我研究佛教与科学的角度看,净土法门与现在的最新科学理论没有任何抵触,现在我是专修净土法门。

同时,我亦将佛法的‘四圣谛’即“苦、集、灭、道”运用于大学的实际管理当中。

1.“苦”:佛陀说社会上有八种苦:生、老、病、死、爱人离失、冤家碰头、欲望之求不得、身心变幻无常之苦。人生有一更大的苦,就是轮回之苦;
2.“集”:人执着“自我”是苦的主因:“贪”求财、色、名、食;“嗔”恨及嫉妒他人;及不明事理的愚“痴”;
3.“灭”:明白苦的成因,而依照佛陀的教法修“道”,消灭“贪、嗔、痴”而离苦得乐,最终了生死,得证涅槃;
4.“道”:就是佛法,佛陀因应不同人的根器而开示不同的修行方法,例如“八正道”。

四圣谛运用在管理上可理解为:

苦:确认问题的存在
集:找出问题的根源
灭:确立解决的目标
道:制定解决的方案及执行

四圣谛可结合生活。在修行中生活,生活中修生。

4) 潘校长探索的理论体系,相对详细阐述。

佛陀发现宇宙的本体是很奇妙,不可思议,又不能用任何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要是讲或是写出来都必定有所偏差,佛陀称这个本质为“空”。我们凡夫是不能真正完全了解“空”,就像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样。

这个“空”的本体所衍生出来的自然规律,就是“因果”。

任何事物或现象的产生必先有一个因(比如说:苹果是怎样来的?苹果种子就是因)。但若只有一个因(即是种子),就不会产生一个果(苹果)。这个因(种子),一定要踫到适当的环境条件(例如:泥土、水份、肥料……等)才能产生适当的结果,让种子发芽成长变树,结出苹果。

佛教统称这些环境条件的组合为“助缘”,或简称“缘”。因为缘是很多复杂条件的组合。因此,所结的果也会有所不同。例如:苹果在温室所培养,或在缺少水或肥料的泥土所培养的质量便很不一样,前者所结的苹果会很好吃,但后者可能会差很远。

由于缘不停在改变,所以佛教的结论是:世间一切万事万物及现象都不停在变,可大可小,可快可慢。在时间上,佛教称一切事物的变化为无常,而在空间上,一切事物不会单独存在而不停在变为无我,很多时候,由于变化很微小或很慢,我们根本不容易察觉,所以会认为是实有是固定不变的。

所以佛教相信,世间的一切,包括时间,空间,万事万物及现象都是不停变化,并没有不变的本质。

现在让我用一些大家可以感觉得到的例子来说明我们习惯认为时间是确实无误是错误的理解。当我们晚上看着天空上光亮的星星,是不是感觉到星星就在我们头上的某个位置?其实,我们明白宇宙浩瀚,星星距离我们的地球极遥远,它发出的光芒即使以光速来计算,也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照射到地球上。星光可能需要十亿年的时间才照射到地球,那么我们某一刻看到的星光其实是某星体十亿年前发出的光芒。亦等于说我们看到星星的方位,是它十亿年前存在的位置,而不是大家看到它那一刻的定位。那伙星现在存在于哪里我们不知道,可能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转移到别处。所以,当我们看到一颗星星,感觉上它现在在某一点,其实却不是。因此,有很多我们认为是同一时间存在的东西,可能其中有很大的时间差距,只是我们感觉不到而已。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引申出一个思想实验:一对同龄的双胞胎兄弟,哥哥登上了宇宙飞船作长程太空旅行,而弟弟则留在地球上,当飞船加速至光速的87%速度飞行,飞船的时间流逝便会慢了一半。结果当哥哥旅行回到地球后,他发现自己比留在地球的弟弟更年轻。那是因为在飞船内的哥哥所度过的十年时间,等同在地球上的弟弟过了二十年。除了时间流逝的差异外,飞船及在内里的人,体积会缩小,但质量会增大,直至减速回到地球时才恢复正常。“相对论”亦认为整个空间的大小,会随着飞船的速度而有所改变。

即是说相对论指出一切物质,时间与空间不是实在的是变量。物质的实体观及时间的永恒慨念是人的错误理解。

5) 潘校长作为科学家的弘法方法:

首先,我认为应该由法师或讲者向大众介绍佛教的经典及基本的义理,让大家对佛教有基础认识。其次,须针对不同背景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谈论佛教,让他们不抗拒佛教,容易接受。例如对于专业人士及具教育背景人士,我会用科学来跟他们分析佛教的理念。现时年青人有自己的想法、语言及体会,应多运用他们的术语沟通,以助推广佛法。当然,若能透过实际行动,如布施或一些慈善事业来推动佛教的理念,也应有理想的成效。

6) 心愿?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十分适合现今社会需要。我十分认同,我试从三个层次来理解什么是中国梦。

第一:只要每个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培养出包容心及慈悲心;
第二:只要所有中国人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和谐;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也可帮助全世界走向真正的和谐。

现代社会发展一日千里,资讯科技空前发达,人际关系却变得错综复杂。处身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社会却存在不同的忧患: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心理健康、道德困境、贪污受贿、暴力色情等等……如何能构建和谐社会,这不是单靠物欲的满足可以解决的,重要的是人的心态,我们每个人如何让心灵平静自在,不受困扰,从而提高心灵的智慧,从幸福人生到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我相信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可以帮忙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历史,是唯一未有中断过的五千年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为主,而三家思想却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也强调要同时发展个人,以至社会和国家的硬实力及软实力,取得平衡,就是我们常说的阴阳协调。

硬实力就是竞争力、经济实力等等;而软实力是修养、道德、如何减低对物欲的过份追求,对不喜欢人的过份排斥,还有一颗慈悲心,帮助他人解决烦恼。

硬实力和软实力要平衡发展,缺一不可。假如只有硬实力而缺乏软实力,人就会变得自大,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国家就会发展霸权及单边主义。

但若只有软实力而缺乏硬实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会容易被人淘汰,如果想做善事,只会有心无力;国家就会被强国欺凌,受尽屈辱。

因此,要走向真正的和谐,我国一定要两条腿走路,软硬实力兼备,而佛教的义理正正能够提高心灵智慧,启廸人生。

佛教相信因果效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未报,时辰未到。”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好事或坏事,都是以前所种下某一个善因或恶因,所结的果。但很多时候,做了善事或恶事,却看不到相应的善果或恶果,那只是时辰未到,即时机尚未成熟,但是,早前种下的因是不会消失的。只要踫到适当的助缘,即是时辰到了或时机成熟,便会结出对应的果报。所以佛教鼓励我们要多种善因,广结善缘。这是对未来的最好保障。

所以呢,我们要教导下一代明白因果规律,要多种善因,广结善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父母,就会孝顺;感恩师长,就会尊重;感恩朋友,就会互相帮助;感恩社会,就会回馈;感恩国家,就会承担。把正能量传给年轻人,鼓励他们不要太计较,多做善事,多帮助他人。我不是要年轻人信佛,而是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去教他们如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及善良的品德。

佛教的教导是要尽可能减低贪念,减低排斥他人的心,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经常种好的因及结好的缘,就会减少烦恼和困惑,改善自己的命运和人生的走向。

我相信透过净化人心,可实现社会和谐,世界和谐,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