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而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兩者同樣展現著強韌生命力。縱使和我們相距數千年的文字記錄,只要稍作研究也能解讀當中的意思。

目前可考據最早的中國文字,追溯至距今約3,300年的商朝,殷商將求鬼問卦的卜辭刻在獸骨或龜甲之上以作記錄,故此學者稱之為甲骨文。其後的周朝將文字刻在祭祀用的青銅器皿上,主要記錄祀典、賜命、軍政等事情,故稱為鐘鼎文或金文。按當時所記載的社會情況,反映出「商人尚鬼、周人尚禮」,同時也反映古代中國的文明進程—-從蒙昧的鬼神迷信進升至禮樂文明的人文主義思想階段。

禮的主旨是互相尊重、對等包容,為後來儒家的核心思想。在《噩侯馭方鼎》所刻的金文記載了這樣的事情:周王南征角夷後,回程途經祛的地方,當地的諸候噩侯馭方宴請周王並舉行射禮。射箭時,噩侯刻意射偏了;周王為了尊重噩候,更把箭射得高飛,結果皆大歡喜,二人皆飲罰酒。周王賞賜寶玉良驥,噩侯拜謝周王,並鑄造寶鼎銘記此事。

儒家強調禮樂,塑造了中國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性格。由於文化差異,外國人對此難以理解,特別是中國的罰酒制度(輸家賞酒,勝方反而沒有)。由此可見,中國人崇尚的是能者心胸開闊寬容,不著眼於利益和輸贏的比拼。

圖片來源於詞典網

圖片來源於詞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