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意识与物质


(图片来源:Maseedis Kay)

(图片来源:Maseedis Kay)

我们最先意识到的物质,应该是自己的身体。甚至可以说,人是通过自己身体上的感觉,知道意识的存在。身体对意识的影响显而易见,就如生病带来的种种不适和痛苦,令我们意识到生、老、病、死的客观存在。反过来,意识对身体的影响就不是那麽明显;例如身心症就是由于压力过大令人情绪困扰,导致身体出现胃痛、胸闷、疼痛、心悸等毛病,其病因实际上源自心理和意识层面,而非身体物质层面,因此传统的医疗方法无法治愈。由此可见,压力过大除了令人精神萎靡和免疫力降低外,更会直接令身体出现各种症状。

进一步而言,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能通过测量脑电图的波形来判断脑部活动和精神状态,从而对意识的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脑部会释放出Beta(β)波,在冥想的状态下,会释放出Alpha(α)波,当我们进入深度冥想时还会出现Theta(θ)或Delta(δ)波等。这表示随着脑活动的放松,脑电波的频率会变慢。

不同状态的脑电波(网上资料)

20200708-p001

佛教的冥想方法多是正念、念佛、慈心修习等方式。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出品的记录片《性格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Personality)中,主持人接受了为期一周的佛教正念训练:每天练习静坐二十分钟,抛开杂务和思绪,专注观察著呼吸。在心理学家的监测下,他们发现这位主持人在该段期间的睡眠质量、情绪感受、乐观程度等均有明显的改善。主持人完成训练后表示佛教正念对改善他的精神状况有正向的帮助,很值得继续坚持训练下去。

上述的情况其实不难理解,甚至不需医学专家阐释,我们自己应该也能感受到:当我们的心处于安宁、祥和状态时,身体同样也会较少出现躁动,呼吸、心跳也会随之平稳安定。换言之,当心念放慢到某一频率,身体其他器官如心、肝、脾、肺、肾等亦会跟随着那频率放松,达到和谐协调一致的状况。相反,当精神处于过大压力之下,心念思想变得躁动和急逼,其他官能的频率也会有较大的波动,心中便会感到焦虑不安,像是四圣谛所说的五蕴炽盛之苦﹝注﹞。因此,不要过度追求名利,要多作善事、多点忍让、广结善缘、经常保持安宁自在的心态,有助保障身心健康。

一般人的心念会随着外在环境变化,即佛教所讲的“心随境转”。其实心念也可以影响外境,即“境随心转”。这在科学上也有相应的道理。根据物理学的量子力学,任何微观的粒子,如电子、光子等等,都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共存 —— 以粒点形态或波动形态呈现。微细粒子没被观测时会很自然的处于“自由状态”,亦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的地方;当它们被人类观测时,粒子会受到人类意识的干扰,呈现出的形态和位置也会受影响,变幻出一种“有确定形态的状态”。当观察者不再理会它时,它又回复“自由状态”。我们可以从量子力学的微观世界情况引申到现实世界,因为各种物质皆由粒子组成,所以不难想像人类意识能够影响或干扰周围环境事物的状态。

我们中学时代学习到的爱因斯坦质能互变方程式(E = mc²,E代表能量,m代表物质,c代表光速),显示了能量和物质可以互相转化,物质能转换为能量,能量也可以转换为物质。既然人类的心念意识可以通过大脑,发放带有能量的电磁波,那么心念的能量也有可能转化为物质,影响了组成外在世界的因缘条件。韦勒(John Wheeler)是一位在广义相对论领域有杰出贡献的宗师级科学家,他也认为意识能够影响人所认识及感受到的现实世界。故此,“境随心转”并非没可能的事。佛教说“一切唯心造”,即是说诸佛菩萨可以有能力运用他们强大的心念力量,改善外在环境,度化众生。

﹝注﹞ 参考6.1如何处理苦恼

佛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