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的习性是以自我为中心,对物欲的追求永无止息。对世间的一切,好的就想拥有,不好的便排斥,即贪心及瞋心。当人的心念被这两大力量所支配时,便不能客观看事物,待人处事的手法亦容易产生问题。有些人名成利就,但他们真的快乐吗?有些人为了争取名与利不惜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如损人利己或打击不喜欢的人。人心不停地在计较分别,午夜梦回时亦可能会问心有愧。若心不能安宁自在,那便难以称得上是圆满人生。
佛教指出人的快乐不在于物欲的满足,而是在于内心的安乐自在。人生下来,便不能避免衰老、疾病和死亡,无论拥有多少名誉、权力、财富,都不能改变这个人生规律。人越是接近衰老与死亡,心便会越感不安,例如要思考怎样处理积累的名与利。相对而言,一个人若能甘于平淡生活、内心安宁自在、安祥面对人生、活得潇洒自在,这难道不是圆满的人生吗?当然,佛教并非否定大家在社会上追求名利,但它强调谋生的方法要正确,例如追求的手段千万不能犯法、不损人利己、要问心无愧,那便不会影响到内心的自在,更要进一步,利用财富利乐众生。
佛教着重如实知见,即通过修心减低贪心与瞋心,令思维更客观和宽阔,对问题的了解更清晰,令本自具有的智慧与慈悲心更显露,从而使道理更显明,人生也得以圆满。
修心的方法很多,总括起来就是佛教的三无漏学﹝注﹞,简言之:
戒──不做恶事并避免犯错﹔
定──收摄心猿意马的念头﹔
慧──能对事物作正确判断。
其实,决定未来的好坏,就要看自己的心。佛教认为:一个念头足以影响万物,近代物理学的量子力学也从实验中验证了这个道理﹔宇宙万物互相影响,一切事物的产生皆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没有固定性。因此,人们必须透过努力,配合正确心态,才可以改变身边事物﹔无论是面对挑战,或建立成功事业,乃至圆满人生,佛教也教导要知足常乐,避免征逐欲乐,更不要被一时的快乐所蒙蔽。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大家有缘接触佛教便应努力寻回本性、觉悟人生真相,生命自得安乐自在,更可摆脱轮回之苦。
﹝注﹞ 三无漏学是指戒、定、慧三学。修三无漏学最终能离一切苦恼,了脱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