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與科技創新論壇:佛教與科學


人文與科技創新論壇:佛教與科學
潘宗光:讓心念和思想轉個彎,世界將會無限寬

2018年8月12日

001

內容來源:2018年8月12日,由創合彙、上海交通大學SIPA經濟與管理培訓中心聯合主辦的“人文與科技創新論壇”上,潘宗光教授進行了以“佛教與科學”為主題的分享。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布。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教授及榮休校長、太平紳士(JP)、金紫荊星章(GBS)、傑出領袖獎(教育)獲得者,2005年創辦精進慈善基金,1985及1991年兩度獲瑞典皇家科學院邀請,提名諾貝爾化學奬候選人,原香港立法局議員(1985-1991)及三屆全國政協委員(1998-2013)。

• 現代科學怎麼理解整個宇宙?
•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 佛教和科學如何比較?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和大家見面,分享一下佛教與科學這個問題。

其實佛教與科學可以從兩個完全不同的角度探討自然的規律,很多時候會發現,從宗教出發,人的煩惱主要是因為我們做違背自然的事情。

舉個例子,環保,我們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

為什麼會有空氣污染這個問題?空氣本來是很好的,我們吸入氧氣排放二氧化碳,樹木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保持著平衡,但是人破壞自然規律,大量制造二氧化碳及砍伐森林,打破了平衡,就導致了煩惱。

現在我們講環保,減少排放碳化合物及多種樹木森林,讓自然調整空氣。

很多朋友問我: 你是科學家,是大學校長,為什麼信佛?

佛教是迷信、消極、不科學的嗎?

今天主要分享:

現代科學怎麼理解整個宇宙?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佛教和科學怎麼比較?

結語

一、科學的宇宙觀
現代科學怎麼理解整個宇宙?

現代科學物理學對於宇宙有幾個理論:極大理論、極小理論、萬有理論。

什麼意思呢?我們來看一段視頻。人類生活在地球,地球大不大?我們生活的地球非常龐大;但是從整個宇宙來看,地球非常微小,一切事情沒有絕對的大,絕對的小,一切都是相對的。

1.極大理論

極大理論是愛因斯坦相對論,比如他說人類一般認為物質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而時間是絕對的,這些觀念是錯誤的理解。

速度影響一切物質的體質大小,空間與時間,它們不是絕對的,是變數。

舉個例子,時間的相對性,比如晚上看天上的星星,你們感覺星星這個時刻在我們的頭上,其實是錯誤理解,你看那顆星星離我們很遠很遠,發出光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傳到地球。

現在看到的星星,不是現在的星星,是很長時間之前的。比如離地球最近的仙女座,我們看到它是250萬年前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時間和速度有密切的關系,速度越快時間就比較慢,速度慢時間就比較快。

舉個例子,愛因斯坦推想出一個思想實驗,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在宇宙飛船裡面太空漫游速度非常快,接近光速的87%,弟弟在地球,過二十年的時間,相當於哥哥在太空裡面過十年。

愛因斯坦的比喻解釋時間的錯覺,與美麗的女孩在一起,一小時感覺只過了一分鐘,坐在熱火爐上一分鐘,感覺已過了一小時,實際上就是感覺上的問題。

再比如說打雷閃電,先看到閃電,然後才聽到雷聲,你感覺先有閃電,後有雷聲,這是錯誤的理解。

我們知道空中雲層的變動同時產生光和聲音,光快,先來到地球,接著才是聲音,所以有先看到閃電的錯覺,但是其實雷和電是同時發生的。

愛因斯坦說在太空飛船裡面速度很快,星球的距離會縮短,即空間非絕對,而在船裡面的一切事物在飛行方向的長度縮短;而質量會增大,即物質非絕對,日常生活的速度,相對光速太慢,所以感覺不到差異。

但是在平常生活當中,你們經常用全球定位系統,就已用上這時間的差異原理

在地面發信號給衛星,衛星觀察地球情況,給信號傳輸回地球,更重要的是因為衛星的速度比地面快很多,所以GPS系統已計算衛星和地面之間的時間差距,如果不修正這個差距,每日累積就有10公裡地面上的差距。

科學第一個小結: 物質實在論是錯誤理解,空間的大小及時間的快慢只是相對概念,物質、空間、時間不是實有,不是固定不變的。

這是非常重要的物理學的結論。物質、時間、空間是改變的,跟著速度改變的。

愛因斯坦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質能互等式,能量E和質量M是互變關系(E=MC2 C=光速),這樣龐大的能量要和質量交叉。

愛因斯坦的方程式非常重要,包括自然現像,包括生老病死等等只是能量的轉移,總能量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科學第二個小結:宇宙萬事萬物的現像,只是能量的轉化,總量不變,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2.極小理論

我們知道基本粒子如電子光子等是在非常微小的空間,量子力學成功解釋了微小空間粒子的活動情況。

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指出非常微小的基本粒子的位置與動量兩者,是不可能同時確定,因為粒子的狀態會受到觀測者的觀測影響。

量子漲落(Quantum Fluctuation)指出,在真空裡面,在極短時間內能量可以突然間來突然間消滅,狄拉克方程式(Dirac Equation)把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起來而顯示出正反物質的存在。

什麼是真空?根據物理學可能並沒有什麼真空,因為無論你怎麼抽空,裡面可能有非常微小的能量存在,能量也會產生物質。這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真空,其實裡面有另外一種情況,能量突然出來,可以突然間變成非常微小的粒子,一個正一個負,之後他們碰撞而消失,將能量回歸真空,不停這樣產生粒子及反粒子、粒子碰撞後凐沒,再送回能量給真空。

所以,沒有絕對真空,而是正反粒子不停產生。

002

量子漲落產生宇宙的物質:

宇宙本來是真空,看來好像什麼都沒有,但量子漲落產生了一堆粒子,一個正一個負,假如說某種情況下,有一個方法將其中一個拿走,剩下一個便存在。

比如黑洞,黑洞可以將一切事物拉走,如果是一對正負粒子在黑洞邊緣產生,在邊緣內的被拉走,而在外面的留下來了,宇宙間可能有其他渠道讓物質保留下來。

科學第三個小結:宇宙本來是真空的,真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充滿不斷生滅的正、反物質,換言之,物質就是從“空中生有”。

量子力學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不僅不能很准確同時量度粒子的能量和位置,更重要的是根本不知道粒子以什麼情況存在,既可以是非常微小占有空間的一個粒子,也可能是以波形態存在的能量,可以擴散到很大的空間,即所謂波粒二像性。

雙縫實驗顯示微觀世界的波粒二像性,最重要的是這二像性可以被我們的觀察而干擾它,假如你設計想看到粒子就看到粒子,你想看到波的狀態就看到波動。

最重要的是量子力學的結論:人的意識形態可以改變粒子的實際情況。

很多傑出科學家認為宇宙不是客觀存在,而是受到人類意識的影響。假如說沒有生命,沒有意識,就沒有現實世界。

傑出物理學家惠勒(John Wheeler)和林德(Andrei Linde),認為人的意識創造我們所認識、所感受的現實世界。

霍金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模型所依實在論,就是說科學家所采取的意識模型,根據模型做出很多理論和實驗,來決定他所認同的現實世界。

我的模型可能和你的模型不一樣,主要是意識影響我們看這個世界,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的意識能量,影響我身邊的情況,你也是這樣,可以說我看這個顏色,是這樣的,你看到同一顏色雖可能差不多,但總不會完全相同。

我的看法和你的看法可能不一樣,你有你的標准,我也有我的標准,沒有絕對客觀的標准。我認識的現實世界這樣,與你所認識的有差距,但是因為一般人的意識能量不會很強大,所以差距亦不會很大。

假如說意識可以影響一切,只要我的意識形態是正能量的,影響就是正面的;負能量的影響負面的。

我們的意識形態可以影響生活的細節,可以影響未來發展,可以影響你的命運。強烈的意識所產生的影響自然更大。

科學第四個小結:人的意識和宇宙不能分開,意識可以影響、物體、環境、生活,甚至可以創造及改變世界。

3.萬有理論
先談談宇宙怎麼來的?

一般來說,比較流行的是大爆炸理論,本來什麼都沒有,但是一個非常小的奇點,蘊藏非常大的能量,在非常短的時間裡突然間大爆炸,跟著在極短的時間發生劇烈的暴漲(Inflation),暴漲不斷擴散,從而產生時間、空間、物質,從極小的一點變成整個龐大的宇宙。

萬有理論,從最微小到最龐大的理論。

愛因斯坦希望在他這一生,能夠找出一個萬有理論,通過這個理論解釋一切。但很遺憾,他找不到。

在他離世之後一段時間,有一個新的理論出來——弦理論,近年發展非常快,但是現在還沒有設計到適當實驗來支持。但是,很多傑出科學家,包括霍金,都對這弦理論抱有很大的希望。

首先讓我們先看弦樂團演奏,當弦擺動時產生音調,每個琴手根據樂章來彈,不同琴手的音調組成好聽的樂章,樂章彈完之後他們就停了。

003

弦理論怎麼解釋呢?

宇宙的物質可比喻為樂曲的演奏過程。

構造世間萬事萬物的基本粒子如電子、光子、誇克等是由很多微小的弦的擺動而成。

它擺動的時候產生一個音調,每個粒子相當於弦的一個特定音調,亦相當於一種特定的能量,當很多弦在環境條件聚在一起,根據某一特定規律像樂譜一樣,互相協調組合成非常大的能量,大的能量就會變化為物質。

弦理論和傳統的完全不一樣,打破我們的想法。基本粒子組成萬事萬物,弦理論認為一般物質現像的成因,主要是很多很多弦聚在一塊,根據某個自然規律,根據某個條件產生的。

科學第五個小結: 物質現像是條件凝聚而產生,條件不停改變,物質形態亦隨之而不停改變,條件分散了物質也不存在了。一切物質並非實體,而是弦振蕩展現出來的形態。

弦理論推論說我們的空間,除長寬高以外,還有六維空間,只是我們感覺不到其他六維空間的存在。

同時我們宇宙旁邊還有共存的多重宇宙,最近科學發現的冷斑點、引力波等顯示我們的宇宙亦非唯一的宇宙。

其實科學家相信,在地球之外,還有其他星球存在,不同地方肯定有不同生命體存在,我們的生命體符合地球這個環境,在其他地方肯定也有符合當地情況的生命體存在。

如果未來地球的環境不能生存下去了,地球上一切資源用光了,人不能生存下去了怎麼辦?外面有沒有和地球相類似的星球,可以移民過去,Kepler Mission(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任務已找到宜居地(地球2.0)。

他們相信這個地方很可能適合人類生存,現在科學家相信宇宙當中肯定有很多不同的生命體存在,不是只有地球才有生命體。

筆記俠注:開普勒(Kepler)是NASA第一個探索地外行星的任務,用於搜索銀河系中數以百計的類似地球尺度或更小的行星。

科學第六個小結:萬有理論推論出超越人類感官的三維空間以外有多維空間,我們宇宙之外也有多重宇宙。

二、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剛才講的是非常簡略介紹現代的科學理論,接下來談談什麼是佛法。

佛教和其他宗教不一樣。比如基督教、天主教,他們先有一個創造一切的神,跟著他一起做,去天堂享福,不跟著他做就得去地獄受苦。佛教不是這樣的。

佛教是無神論的,相信自然規律,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修行得到改變自己生命的力量,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什麼是佛陀?

釋迦牟尼佛,他本身是印度的一個王子,通過修行覺悟了因緣法,也就是宇宙本身有自然規律。

人的煩惱就是不明白自然規律,而做出違背的事情。所以佛法就是倡導我們根據自然規律去改變自己過往錯誤的做法方法,能依從回歸自然的方法,煩惱就沒有了。

因此,佛教就是教導我們通過實際行動(修行)來擺脫苦難,是非常客觀的,而不是說去崇拜某個神。

因此,佛陀是覺悟者,覺悟了整個宇宙自然規律。

佛教的核心是因果:一切事物一切現像不會突然發生,一件事情產生肯定先有原因存在。所以,佛教否定了神的存在,否定物質實在論,講因緣法的理論。

比如一個蘋果從樹上長出來,因就是蘋果種子,沒有蘋果種子就沒有蘋果存在。

但假如將蘋果種子放在桌子上無論放多長時間還是一個種子,這個種子一定要放在適當的環境條件,泥土水分肥料等等,條件完整了,種子才能發芽,才能長成樹。

一連串的環境條件是緣,一切事情的產生是因緣和合的結果。如果只有因但沒有緣,便沒有結果;同樣只有緣而沒有因,也沒有結果。

緣就相當於發展策劃、經費,一連串構思完整以後才能慢慢看到成果,事業成功的主因是創意,加上以上一連串的緣才能產生成就事業的結果。

事物有很多很多條件組合,就如泥土的水分、肥料、溫度等等,假如說有一個因素改變了,可能會導致蘋果生得不好,即每個因素的改變或多或少會影響整個過程。

佛教說:每個人的發展都是這樣的經歷!

假如一個蘋果是在溫室培養出來的,所有條件非常完美,蘋果就非常好吃;但是缺乏肥料水分長出來的蘋果,便沒有那麼好樣吃。雖然結論都是蘋果,但因為環境助緣不同,結出的蘋果是不一樣的。

在理論上,假如我們可以控制所有的環境條件,控制一切緣,就能肯定結果。

我以前是化學老師,根據課本的方法做實驗,如果學生根據這方法來做,結果可以看得見是相同的;但如果學生不根據我的方法來做,加多一點東西進去,結果就會改變。

人生,我們很難控制所有的條件,因為它們互相影響;由於不能控制所有條件,就不能看到絕對結果。

由於每件事情發生,都會因為有一點點變化而被改變了,所以佛教說一切無常,無常意味著不可決定的,故此人生的路途裡面,很多變數。

因此,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事情包括人的命運,不是不可變的。

人生是無常的,你可以保證明天沒有意外嗎?你可以保證明天沒有驚喜嗎?沒法保證,因為事情是無常的。

還有就是每個人,包括我和你,不能單獨存在,最起碼你得呼吸,要和空氣並存。

佛教說沒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獨立存在的,所以佛教稱之為無我,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我存在,我是存在的;但是相對來講,沒有獨立的我的存在。

為什麼這樣?

因為我的身體情況,每分鐘每秒鐘都在改變,我的思想也在不停改變,沒有一刻是不變的。

我是什麼人,我的太太怎麼看我?我的學生怎麼看我?每個人從自己的角度看我,那些看法都是不一樣的。

例如,有些人通過一些非法手段賺錢,從法律角度出發是不對的;

但在賺了很多錢以後,做很多善事,幫很多人,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呢?又如我們喝水,水是什麼呢?自以為很了解水,其實我們不了解水的本質。

究竟水是好的還是壞的?在沙漠那裡,水是救命的;但是在水災中,水又會殺死我們;生活在海裡的魚蝦,水是他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究竟水是什麼呢?

從我們生活習慣的角度看水,和魚蝦從它們的角度看水是不一樣的。

我們永遠是用自己的角度看一件事情!

從佛教上講,沒有我的存在,不是指沒有個體我,而是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我。我是客觀上存在,但是實際上這個人怎麼樣根本不知道,因為我不停在改變。

佛教的一個重要思想是來自因、緣、果的理解:那導致一切事情在時間上不停的改變,在空間上亦不能獨立存在。

這件事情、這個人不停改變,究竟他是誰根本不知道。由此可見是無我的,故佛教無常、無我,是非常重要的理論,幫我們看清事情的真相。

一般來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是好像不對,有些人經常做壞事,卻生活非常好,安享晚年;有些人經常做善事,但是生活得不好,不能善終。

佛教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未報,時辰未到。

我們做善事,種下了善因,有可能看不到善的果。那是因為需要緣,某個人做很多善事沒有好報,只是培養善果的緣還未到,要留待將來。

佛教相信輪回有本身的意義,這樣每件事都是公平的,種下這個因將來會有什麼果。

我們這一生做好事,便會在某個時刻,我們享受快樂,我們通常碰到開心的事或苦惱的事,就是過往種善或惡的因,而結善或惡的果。

種善因,碰到適合的緣,就會結善果。

老子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佛教說最好經常做善事,種善的因,經常結善的緣,只要因好,緣好,這個果肯定好。佛教鼓勵我們:做人要多種善因,廣結善緣。

今天我們種下一切的因,種下一切的緣,現在享受的一切好的、不好的都是前世種下的因導致的;明天會怎麼樣,就看今天做什麼事。

只要我們今天做好事,明天不用擔心;今天做壞事,明天就會受苦;所以一切都是自作自受,這是公平的。

我們受苦受人欺負覺得不公平,其實可能是因為過去自己做的,可能對他不好,現在出了苦果。因此,若能從這個角度來看,便不要埋怨,因為一切都是過往自己所做出來的。

假如說這一生,很多人運氣非常好,生活美滿,平安自在;有些人卻很苦惱,一出生就不很好,生活在戰亂打仗的地方。

決定現在生活得好不好的是過去種下的因,所以我們現在多做好事,保證將來結好的果。

整個宇宙是公平的,一切都是自己做出來,必須自己承擔,因此佛教強調我們做事情一定要做好事,種善因,結善緣。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因緣,因之外還有緣,緣就是很多的環境條件。

一切事情都是無常、無我:每件事在時間不能不變、空間上不能單獨存在。無常、無我是佛教最核心的思想,是每一個佛教徒都要明白的。

佛教說宇宙非常奇妙,而佛教以“空”來代表那些不可思議的情況;正是這個“空”,可以衍生出來一切相對的概念。

每個人對於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嗅到的,意念感知到的,誤以為是實實在在的,誤以為時間空間是絕對的。但佛教說不是,一切都是假的!

約2600年前佛陀體會宇宙一切都是假,表面看來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但實際是假的,時空也是假的,一切物質都是假的,因為是可以改變的。所以《金剛經》說: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空”這個概念就可意味整個宇宙本體本來不分你我,但是一般來說,我們也可將“空”理解為二元化,好不好、美不美等等相對的概念,而它們是互相依存的。

因為“空”的概念產生了無常無我,所以一切事情平等、公平,宇宙當中太陽給我們陽光是公平的,沒有分彼此,一樣的多。可我們對地球卻非常不公平,這裡挖石油那裡核爆,但是地球還是無怨言地平等承載了我們。

佛教的“空”,不是沒有的意思,其實是像0一樣,1000加個0,就變成了10000,其實0是有很大的彈性,表面上看什麼都沒有,但一切都是空中生有。

“空”非常深奧,難以用語言表述;比如道家也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三、佛教和科學如何比較?

我非常簡單的介紹了科學家如何看待宇宙,也簡單講了佛教基本觀點——空。一切事情發生,不停改變,時間上是無常的,空間上是無我的,所以一切事情無常無我。

第一,宇宙本身不可思議。

你看科學怎麼看整個宇宙:

量子力學說,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本身是處於不可知的狀態,可能是占了空間一點點,也可能不占空間的能量。一切事物現像都是從粒子組成出來的,它們受到時間空間的影響。

因為我們坐飛機、高鐵相對於光速,很慢很慢,所以我們之間的各種差距非常非常微小,是感覺不到差距,但感覺不到差距,不等於沒有差距。

假如將來有了太空宇宙飛船,就可以感受到差距。

佛教在2600年前講,宇宙本體不可思議,不能講出來,一講出來就有錯誤,所以用空的概念來表示。

中世紀的時候,人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心,後來發現太陽是中心。

西方科學理論對於宇宙的認識非常非常重要,但是佛陀2600年前就參透了其中哲理。所以佛教講空,因為宇宙非常奇怪,不能用語言邏輯講出來,但是空衍生出一個相對概念:萬事無常無我。

科學怎麼看呢?弦論說,構成一切物質的粒子根本不是什麼實物,其實很多很多非常微小的弦在振動,它們產生基本粒子就像弦樂手演奏產生了音調,那麼多音調聚在一塊而形成樂章。假如沒有音調就沒有什麼樂章(物質)產生。

但是假如那麼多弦,根據某個規律一起來擺動,那麼多的能量融合起來,由共震而產生更大的能量,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互等式,能量就變成物質出來了。

所以佛教說一切物質的產生,是由於那麼多的緣(條件)聚在一塊,當條件改變,物質就改變,當條件消失,物質就消失了。同時也就是說,一般物質空間時間,不是實有的,不是固定不變的,其實一直在改變。

因此,現在看到很多的一切事情都是空中生有,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佛教講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盡而滅,是無常與無我。

佛教分析每個人的個體身心為五蘊:“色”代表我們的物質身體;佛教講修心養性,心就是“受、想、行、識”,代表我們的感受、思想、意志、認知。

佛教講五個組成部分(五蘊):身體、感受、思想、意志、認知。因為緣本身是空的,一個人的肉體部分是不實的,你的思想也是不實的。

一切現像,包括我們的身體、精神狀況,因條件凝聚在一塊,才產生出來的,當條件分散了就消失了。最重要的決定條件是我們的意識,它能影響物質的存在。

因此無論是科學也好,還是佛教也好,都強調:一切物質本身不是實在的,經常在改變,質量無常改變,時空也在改變,同時一切物質又可以從空中產生出來的。佛教和科學理論沒有不一樣。

第二,我們的意識創造整個世界。

量子力學講人的意識,可能改變你感受的世界,可以創造一個新世界,這主要是根據雙縫實驗的啟示。

佛學講一切唯心造,我們一般的習性,看到好看的很開心,耳朵聽到好聽的音樂也很開心,但當人家罵你一兩句時便不開心。

可見,我們的情緒是被外面干擾的,看到的、聽到的影響我們的情緒。所以佛教說,一般人心隨境轉,你的心境容易被外境的情況影響而改變。

為此,佛教說要我們修行打坐時,不看外面世界,不聽外面世界,不管外面怎麼樣,達到心不被干擾,情緒不被別人干擾。

但是假如我們進一步加強自己的意識,當我的意志力非常強大,我的意念可以改變外部的世界,他開心而令周邊的人也開心,不開心而令周邊的人也不開心。可見,只要你的意願夠強大,環境會根據你的心態轉變,變成境隨心轉。

假如這個人的意願非常強大,可以改變和創造一切東西,即一切唯心造。只要我們通過修心,慢慢將心收回來,不被外界干擾,逐漸提高層次,加強自己的修行,既可以幫助外面人,也可讓他們開心快樂。

這是佛教講的,人可以改變外面的世界,這與現代科學的思維非常委吻合。

整個宇宙是有很多很多世界的,科學說宇宙非常龐大,有無窮無盡的世界存在,其中有很多星雲,宇宙很大,大得不得了。

佛學在講宇宙有無數的三千大千世界,佛陀說我們這個地方,僅是宇宙當中的一點點,其實宇宙有很多世界,大得不得了,不能衡量的,一個大千世界相當於十億的世界那麼多。

佛教說宇宙有不同的生命體,每個眾生的身份不是永恆的,有時會上天享福的,是因為在做人時種了很多善因,就去天界享福。

在地獄受苦的人,受的苦就是在以往種的因,所以有六道輪回這一說,生命體可以在:天、阿修羅、人、畜牲、餓鬼、地獄,六道中轉來轉去。

六道之外還有四種生命體不受輪回干擾,羅漢、辟支佛、菩薩、佛。但是我們聽完之後並不相信,是因為看不到的緣故,而我們只看到人和畜牲。

大家能看到地獄、天堂、佛嗎?看不到!但是現在科學說那麼多的空間,不單三維空間,還有六維空間,每個空間都可能有符合這個空間的生命體存在。

我們知道世界有幾個空間,例如:

海的空間、陸地的空間,海裡面的魚蝦蟹,其生活模式和很多人不一樣,假如你告訴魚,外面的空間是陸地空間有走獸,牠們相信嗎?牠們是不相信的,牠們不理解,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空間存在?牠們不相信,就是因為看不到啊!

相反,當你告訴陸地上的獅子老虎,海裡有生命,它們也不相信,但是人到過海裡看見了所以相信。因此,佛告訴我們不同生命體的存在。同樣,從科學來說,不同的空間可能容納不同的生命體。

在大城市經常堵車,為什麼堵車呢?這是二維空間造成的,假如有一個螺旋槳加進去,車輛能離開這個地面的話,還會堵車嗎?你的車可以在不同平面空間,所以能多加一個空間面的話,你的生活模式便完全改變了。

科學家推論有九維空間,這些空間裡面應該可以有符合空間的生命存在。

佛,我們不能否定他的存在。雖然我也不能證明他的存在,但不否認他存在的理由是因為,那麼多多維空間也許可以容納不同生命體的存在。

佛說每個微塵就是一個世界,但是實際上你從外太空看地球,不過是一粒微塵很小嘛!但是地球的生命體是那麼多元化、多姿多彩,所以我們看一個微塵,也是一個世界。

佛陀2600年前講的話,與科學非常吻合。

第三,西方極樂世界。

這也是佛的理想:

在很遠很遠的西方,有一個世界,一切都是非常美好的,沒有地球那麼煩惱,全部是好人,而沒有畜牲、餓鬼及地獄。那裡生活非常美滿,只要我們通過修行,會得到阿彌陀佛接引移民到極樂世界去。

究竟這個極樂世界是怎麼來的?

可能是從空無當中,以願力和功德積累出來的。科學的理論並不否定:當人的意識足夠強大的時候,可以從空無當中創造物質出來。阿彌陀佛力量非常強大,從空無當中建立出一個極樂世界,不是不可能的。

我們認為宇宙是空的,一切事情都是無常的,也是無我的,一切都是創造出來的。

這個理論,我相信和現在的科學理論沒有衝突,那並不是說科學證明佛教對。但我認為佛陀講的話,和現在的科學完全融合在一塊,沒有衝突。

科學理念和佛學的核心思想,兩者的結合,有很多地方互相啟發。

有些人批評佛教是迷信不科學,可能他們對佛教不了解,不明白佛教就批評,如果他們多了解佛教與科學這方面的看法,這樣來比較就會更好了。

我已經講完了佛教和科學的關系,相信你們也不會說佛教是迷信不科學的。佛學理論的核心思想和現代科學對宇宙的看法非常吻合,沒有什麼衝突。

四、結語

有些人活得非常快樂自在,有些人經常怨天尤人。

傳說蘇東坡和一個朋友佛印和尚一起打印,蘇東坡問和尚怎麼看他,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東坡大笑說,我看你像一坨牛糞。

蘇小妹知道後對蘇東坡說:你怎麼可以這麼說,佛印心中有佛,看到一切都是好的;你心中什麼都不好,什麼人都看不起。

只要我們的心是清靜自在的,看的東西都是好的,心中不干淨,看到的東西就是不好的。只要我們的心情自在,看到整個世界都是美好的,心煩惱,看世界就煩惱。

希望我們做人,多點包容,多點感恩,多點慈悲,慢慢減少我們的煩惱。

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需要慢慢改變自己的心態,你的心態怎麼樣,你感受的世界就是什麼樣。

對你不喜歡的人,多點包容,假如我們相信因果報應,試想想:傷害你的人,是不是在過去某個時空,傷害了他,種下了惡因,而現在形成了惡果?因此,我們只要對人多一點善意,整個世界都是美好的。

讓我們的心念和思想能轉個彎,世界將會無限寬。

因此我建議大家留意幾點:

佛教告訴我們,接受世事無常,明天怎麼樣不知道。但是最重要的是現在這一刻,最重要是活在當下,盡力做好眼前的事,不要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

現在無論多高的名譽、地位、財富,將來我們離開時卻什麼都帶不走,所以一定要問心無愧。

要放下,就要訓練自己每天拿出五分鐘、十分鐘或更長時間,靜下來什麼都不想,這樣慢慢心靜下來了。當你靜下來了,看事情更客觀,對人生更積極、更好。

004

005

問答環節

Q:非常感謝潘教授今天下午給我們講了一堂精彩的課,從科學家的眼光理解佛教,我的問題是剛才潘教授講的前半部分是科學對這個世界的研究成果,是多維的,不確定的世界。

同時在最後一部分又從科學和佛教來對應理解,佛教有十類,從佛到阿修羅到人畜到地獄,總共十八層。

潘教授的分析這邊是科學這邊是佛,人是分十類,這個世界是多維的,是多種類型不確定的。

有可能世界上存在著外星人,從佛的十類,肯定有最高到最低的,最高是覺者能夠看到一層層,或者說能能量很大,我們這個世界是多維的,是不是地球之外的這個世界,也有十層,地球所處是第幾層。

地球人類是不是也受到多層世界某種超能量物體的控制?

潘宗光:這個問題很有興趣,人實實在在只看到人及畜牲,看不到其他八道生命體的情況,看不到地獄,看不到天或佛。

佛陀說整個宇宙裡面有十種生命類型,從最好最高的佛,以至最苦惱的地獄生活,中間種種還有八個層次,其中從下面到上面,最下面地獄非常苦,每天不停地受苦。

第二層是餓鬼,第三層是畜牲,第四層是人,第五層是阿修羅,雖然有較為美好的享受,但他們的心態不平衡,經常鬥爭。

第六層是天,福報很大,非常開心快樂,每一層生命體的壽命很不一樣,人的壽命一般不超過一百年。

因緣道理,有因才有果,假如說天界眾生累計很多善因,總有用完善因的時候,他們會再投胎做人或其他界別;而在地獄受苦的眾生,苦因慢慢沒有了,也可重新來。

六道輪回,天、阿修羅、人、畜牲、餓鬼、地獄,他們不停地轉來轉去,沒有停息的。

這六個層次的輪轉,佛說是很苦的,最好是擺脫輪回,就真正永生了。

六道之外還有四個層次:羅漢、辟支佛、菩薩、佛,經過修行慢慢變成佛,佛的功德是最大的,慈悲心、快樂等都是最高層次的。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種善因、廣結善緣,大家快快樂樂;我們也努力修行擺脫輪回變成菩薩,最終成佛。

Q:佛法一直講人生生老病死,但是我自己就覺得我似乎沒有覺得人生是苦的,似乎也沒有覺得我學佛的目的就是擺脫生死,是因為我對這個信仰不夠堅定,還是因為我的慧根不夠?

有沒有辦法一定要達到生死的境界,如果要輪回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沒辦法認為我的人生是苦的,我也沒有感覺要擺脫生死,是因為人的慧根不夠嗎?還是我的信仰不夠堅定。

潘宗光:佛教教導我們怎麼修心養性,意思就是明白因緣:做善事,得善果。人的生老病死是存在的,我們要做善事,只有做善事,可以保證我們有一個美好未來。

佛教徒相信有六個不同的生命類型,它們造成六道輪回,但其實這種不停流轉才是苦惱的,因為總有一生多做壞事而下地獄受苦,佛教導幫助我們提升自己的境界,離開六道輪回,到上一個境界,就不會再受輪回之苦了。

相信不相信佛教並非最重要,如果我們相信因果報應,一定要多做善事,多結善緣,我們肯定活得開心快樂,這樣對未來才有保證。

006

主辦方簡介

創合彙平台是基於“斯坦福(教育)+硅谷(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模式,依托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整合投資機構、券商、投行、會所、律所、創業孵化器等優質資源所打造的以產學研為核心,集教育、咨詢、研究、資本、創服為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服務平台,致力於培養商界精英,成就卓越企業,為中國創新創業和經濟轉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