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十二因缘的流转

“十二因缘”的环节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

7. 十二因缘

佛陀成佛后,首先向信众开示[四圣谛]的殊胜。为了帮助我们找出烦恼的根源(即四圣谛的集谛),他教导我们如何因应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有系统地将我们的心理活动,分析为十二个互相紧扣的环节..

6. 四圣谛
6.1如何处理苦恼

佛陀成道后,首先想到应要先报答之前的两位师父。可惜,当佛陀以天眼观察师父们的情况时,却发现他们已经去世。随而想到当年和他一起在苦行林中修行的五位比丘,遂前往鹿野苑向他们弘扬佛法。

5.3 意识与物质

我们最先意识到的物质,应该是自己的身体。甚至可以说,人是通过自己身体上的感觉,知道意识的存在。身体对意识的影响显而易见,就如生病带来的种种不适和痛苦,令我们意识到生、老、病、死的客观存在。

5.2 五蕴与名色—无我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生,又随着因缘错综复杂的互动而不停地变化,故此根本没有任何不变的物质和情况。可惜众生执著“我”是一个独立存在而又固定的实体,不了解“我”其实时刻都在变动﹔这一刻与下一刻的“我”已经不一样,因而导致各种烦恼。

5. 我

宇宙间万事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生,又随着错综复杂的因缘互动而不停地产生变化,故此宇宙间根本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可惜大多数人不理解因缘所生法(无常、无我),不了解“自我”其实时刻都在变动…

4.3 涅槃寂静

修行的目的是为远离一切烦恼,达至证悟:当一切导致生死流转的业因已断尽,永不生起,便能进入绝对安稳、不再受外境干扰的清静自在境地,佛教称之为“涅槃寂静”。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