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结语


(图片来源:Maseedis Kay)

(图片来源:Maseedis Kay)

佛陀领悟宇宙本体,亦明白不能以人世间的语言来阐述,决定用“空”代表这个本体。为了让众生容易掌握宇宙真谛,他教导我们“空”展现出的因缘所生法(缘起)及其所衍生的基本教理 —— 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在这基础上,佛陀指出人生充满各式各样的苦恼,要遵循四圣谛的步骤灭苦,核心是先要找出导致苦恼的一切原因和条件(集),才能制定最适当的方法(道),最终消灭苦恼(灭)。

我们的苦恼主要是因为太执著于“我”,喜欢的要拥有、憎恨的要排斥。佛陀为了向世人开示“无我”的本质,耐心的为我们指出:我们于世俗世界中认定的那个“我”,其实是由肉体(色)及精神(名)组成。从功能角度,“我”可分为五个组成部分(即五蕴),每一部分都不停地受到内在及外在环境影响,所以这个“我”既不能独立客观存在,更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命运。即是说没有任何时刻的“我”是固定不变的,这一刻的“我”已跟上一刻的“我”不一样,所以“我”是“无我”的。佛陀再进一步介绍十二因缘,指出我们在接触外境时会产生感受,因而衍生出一连串的爱、恨、拥有、排斥等念头,亦带来各种各样的苦恼。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放下感受所带来的爱或恨,苦恼便无从生起。

要众生完全放下感受,实在不容易,所以苦恼仍然如影随形的伴着我们一生。死后要继续轮回,我们的神识便跟据生前种下的不同善恶业比例,投胎到六道的不同境界。

生死轮回永无止息。唯有建立出离心,并努力修行佛法[注],才有机会了脱生死进入圣人的境界。

[注] 参考<<我认识的佛教>>, 潘宗光, 2020, 中华书局(香港)出版

佛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