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光博士专访


潘宗光博士曾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8年、立法会议员、全国政协委员。二零零九年退休后,热心慈善事务,致力弘扬佛教并专修净土法门。。这次专访我们请他回顾人生的重大转变,分享学佛修行的个人心得。

潘校长您如何以科学家的身份走进佛门,成为一位认真修行的佛教徒?

香港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所谓的名校都以天主教和基督教主导。我自小接受基督教教义,从中知道耶教的义理很好,但就一直没有接受洗礼。

结婚后太太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于是每周陪太太返教堂,但是缘分往往好奇妙,虽然明白圣经的道理很好,可惜一直不契心。

就在当理工大学校长的第二年,某天晚上出于好奇心,聴了一名医生的佛学讲座。听完后很震撼,发现原来佛教与自己一直想像的完全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兴趣。我曾去台湾佛光山参观,并参加短期出家法会,回港后,继续看有关佛教书籍,发现非常契心,就越来越喜欢佛教。后来亲自去河北柏林禅寺找净慧法师皈依,所以整个历程都是一种缘分。

您在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期间成立智度会、佛学会等组织,弘扬佛法。在这里请简单介绍一下。

自九十年代中我开始信佛,这消息在社会上有很大回响,看见很多人都希望接触佛教,于是在二○○○年成立智度会,主要对像是一班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作为他们学佛的交流平台。因为“智度会”不是一个道场,所以希望这班会员在机缘成熟时,可以去找自已的师父。现时香港很多有影响力的佛教徒是从智度会扩展出去的,很多佛友互相认识也是透过智度会结缘。所以“智度会”可以说是一个接引的平台。

听闻潘校长退休后有新的弘法利生目标,请讲一下您的最新动向。

退休后,我主要将自己的时间分为三部分,第一,主要给自己多点修行的时间;第二,做一些慈善事务及讲经弘法的工作,例如我个人成立的“精进基金”,主要是帮助内地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入读大学,又每逢周日主持讲经唸佛共修;第三,只是履行以前答应的几家上市公司做非执行独立董事和顾问的工作。。至于香港理工大学的所有事务,以及其他政府的公职就完全不参与了。

一、 校长学佛修行这么多年,近年致力弘扬净土法门,是何因缘?

我皈依后,希望透过禅修来增强自己的修行境界。直至有一次在打坐时,心中突然自问:“我这样打坐下去,这样唸《金刚经》,又尽量做善事,是否此生就能够摆脱轮回呢?”当时有个很明确的答案是:“不可以。”

就在大约六、七年前,自己开始全心修净土法门。很多人以为临时唸佛,就可以往生净土,这是绝对的错误理解。《阿弥陀经》讲得最清楚:有人诚心相信,发愿来我国,只要唸十句阿弥陀佛,即可到阿弥陀国土,若不行就不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给我们最大的承诺,我们还能不相信吗?意即我现在相信和发愿,即我现在就往生了,不用等到临终;只要已发愿,就已经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神识已往生,精神在净土已经做登记了,净土已有一朵莲花等着我们。因此,我们诚心信净土、信自己、信阿弥陀佛,我们已在净土了。

我们现在唸佛的出发点,并非求生净土,而是报佛恩,是感恩阿弥陀佛已经接我们去净土了。我们现在一般说是唸佛往生,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是往生唸佛,即往生了再唸佛。既然我们是净土人了,就要做净土人的责任。净土人要修净业三福,即“世福”、“戒福”、“发菩提心度众生”,修十善业守净戒。这样修行一定有佛力的加持,我们的命运一定好,生活一定完美幸福快乐,也可以帮到更多人。所以修净土是令到我们现在这一刻的生命得以改善,如果自己愿力够强的话,更会预知时至,到那时候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这就是整个净土的概念。然而,很多人只是想临终时唸佛往生净土,这就太消极了!

阿弥陀佛的净土这么好,可惜信的人这么少!只能归根少善根福德因缘,所以很少人信。但确实看到很多同修修得好的,他们都可以预知时至,有人更可以见到佛菩萨的净土世界。

您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唸佛的技巧吗?

我争取每天唸佛三小时,因为修行一定要花时间去修。至于怎样唸佛好呢?就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姿势去唸最好,可以卧唸、打坐唸、端坐唸。但一开始唸佛时,一定要唸六字的“南无阿弥陀佛”,当纯熟和心定后,可以唸四字“阿弥陀佛”。此外,就是一开始时,最好小小声唸,这样可以加强定力,慢慢默唸也可以。再者,就是建议与呼吸同步,吸气时“阿弥”,呼气时“陀佛”,让心归命,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我总结自己的经验,是唸佛的质素,舍命全归回向成佛,好的坏的,都不执著。如果信净土法门的人肯这样修,当下安心往生净土。

请问您个人修行的最大感受?

我们现在是属于末法时代,我们的善根和福德因缘都不具足,大家的共业太重,单靠自己的能力是很难得道的。如果想要摆脱轮回,就要摆脱很多的魔障,单靠我们自己的能力是不足够的,所以需要靠唸佛,借助他力帮助,而净土的唸佛法门是最有效、最可靠、最容易的,这是“唸佛得坚固”。因为佛经告诉我们,只要一心不乱地唸佛,临命终时,能得到佛菩萨接引。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所以想修净土的法,就鼓励专修,一门深入。如果这里修一点,那里修一点,就会出现半桶水的情况,所以建议修净土的人,还是专修为佳。我个人因为年纪大了,主要是靠自己修行,因为自己的时间不多,还希望是帮助大学生,社会未来主人翁信佛,这对将来的社会都会有正面的影响和帮助。

大家都认同,学佛修行应该从年轻开始。让年轻一辈从佛法中得益,您有什么建议?

对年轻人宣扬佛教的思想,相信不宜太深的大道理和过于引经据典,因为这样会令他们难以理解。我们需要用非常浅显的人生道理,让他们明白接受。现在最急需帮助的是浮沉在社会、未知方向的年轻人。如果能够让这些年轻人接触佛理,就要将佛教人间化,不宜用太多佛教的字眼,而是用佛教理论和内容重新包装,用现代的语言、现代的例子,先让年轻人接受,到适当的时候才跟他们讲简单的经论。如果一开始讲《心经》、《金刚经》,这对他们意义不大。

我利用“精进基金”这个平台,有机会和年轻的大学生多接触,跟他们讲一些人生道理和品徳问题。谈论的范围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包括儒、释、道思想,透过讲儒、释、道的品德修养,有缘的话,再多谈及一些佛教方面的知识。

有时候也会举办《唯学与做人》讲座,以提高生活智慧;有时候会探讨生老病死的问题;又有时候题会讲一些面对逆境的心态。我们就是以不同的题材,与大学生分享佛法。

对在家修行的佛教徒,校长有什么忠告?

在家修行的确有太多的诱惑,犯罪的机会也多。科技的进步,无疑让我们享受科研的成果,但也不断在引发人类的贪、嗔、痴。大家的共业太大,尤其男女的诱惑最难抗拒,所以在家人要修行是相当不容易,只能降低和减少欲望的追求。

我们之所以肯修行,是因为我们怕轮回之苦。人是会怕死,但未必相信轮回,未必相信透过修行可以帮助自己。但如果我们信了佛法,就会信因果、轮回,如果怕有轮回之苦,那自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单靠自己的能力和定力去修行是很难的,所以需要一些有共同信念的同修和善知识相聚修行,力度才会大。

校长是一位成功人士,拥有美满家庭,太太近年也跟您一起皈依,成为菩提伴侣,是令人欣羡的榜样。请分享您这方面的心得。

我认为在人生每个阶段,都应扮演好应有的角色。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喜欢比较:肤色、靓丑、身型、财富………..等等都是痛苦的根源。人生苦短,面对未来轮回漫漫之路,享福并非人生最终极的追求。如果不为余下少许的时间做准备,那就可惜了!你看我现在都七十七岁了,再不善用每一分钟好好修行,到时候恐怕太迟了!

我明白并非人人有如此想法,但人生确实无常。现在退休后完全卸下包袱,做自己想做的事。除了自己修心,就是多帮一些人信佛,所以一定要修净土,希望阿弥陀佛加持和接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