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逆境時應該怎麼辦?潘宗光教授教你用智慧去應對


身處逆境時應該怎麼辦?潘宗光教授教你用智慧去應對
2018年9月2日
(來源:鳳凰網佛教)

20180913-p001

9月2日,上海玉佛禪寺•覺群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舉辦了2018年覺群人生講壇第六期,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做了題為“逆境與超越——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主題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20180913-p002

數百名觀眾到場聆聽了此次講座,跟潘宗光教授一起透過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去面對逆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20180913-p003

潘宗光教授(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20180913-p004

潘宗光教授為大家分別分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道、釋三家對待逆境、順境的態度。(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20180913-p005

潘宗光教授還通過一個個案例,教我們如何通過這些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去面對逆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20180913-p006

講座現場認真聽講的觀眾(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2018年9月2日,上海玉佛禪寺•覺群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舉辦了2018年覺群人生講壇第六期,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做了題為“逆境與超越——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主題講座。數百名觀眾到場聆聽了此次講座,跟潘宗光教授一起透過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通過一個個案例,探討如何鍛煉自己的心境,提升心靈境界,去面對逆境,進而超越逆境。

在講座中,潘宗光教授首先通過幾個案例,簡要介紹了逆境的含義。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逆境。但面對逆境時應該怎麼辦?潘宗光教授為大家分別分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道、釋三家對待逆境、順境的態度,並通過一個個案例,教我們如何通過這些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去面對逆境。

潘教授說,儒家視逆境為一種鍛煉,是堅毅心境的“磨刀石”,所以孟子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言論。而我們在逆境中,要時時保持客觀,不受處境支配,有勇氣去面對、接受它,把逆境當成是一種磨煉,從而不斷完善自我。

而道家則認為,順境、逆境相輔相依,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因此我們在面對人生的境遇時,要懂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順境時不要掉以輕心,將來可能會有更大的挑戰;逆境時要有勇氣,認識自己的才能,也認識到自己的局限,然後予以超越,把逆境變成機遇。

佛家把逆境看成是“苦”,認為人生皆苦,但我們不能因為苦而消極,更應該去精進,積極尋求解脫苦的方法。潘宗光教授認為,面對逆境時,可以運用佛家“苦、集、滅、道”四聖諦來解決問題。首先,要有勇氣、有信心面對出現的逆境和問題,不怨天尤人、逃避問題;其次,找出問題的主要原因和條件;第三,針對原因,制定解決問題達成的目標;最後,制定和執行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實現自我。

潘宗光教授認為,逆境,只是一種處境,並不是心境,而超越逆境就在於用什麼心境去看待逆境。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道、釋三家都注重心境鍛煉,培養個人的內心修養,讓我們在順境、逆境中都保持客觀、冷靜。

逆境不是危機,而是契機。講座最後,潘宗光教授,通過“心境定境”的方法,告訴我們,面對逆境時,要認清自己的處境,運用儒家、道家、佛家等傳統文化的智慧,不斷鍛煉心境、行為、修養,做自己生命的建築師,最終自我完善,成就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