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最注重孝道,有謂「百行以孝為先」。父母養育之恩最重要,父母也為幼兒提供最早期的教育,這對他們日後的成長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知恩報恩,孝順父母。
孔子被喻為至聖先師,對事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體察入微。孔子認為孝順父母應該顧及他們的感受。就如《論語》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意思是:侍奉父母,若他們有不對的地方,應要婉轉勸告。若父母不接受,作為兒女的雖感到憂慮但也不應抱怨。
孔子更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這表示父母時常擔心子女的健康。所以,身為子女的為克盡孝道,應要保持身心健康,免得父母擔心。
父母總是緊張年少的兒女能否健康地成長,隨着兒女長大成人,便希望他們得到良好的發展,千萬不要行差踏錯。由此可見,若年青人能建立高尚的行為操守,可免卻父母的擔心,這就是孝。但時下的社會引誘太多,年青人怎樣才可避免行差踏錯呢?佛家認為首要是:親近善友,遠離損友!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確是關鍵所在!那選擇朋友的標準又該是怎樣呢?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即是說應該結交正直的、能體諒包容的、知識廣博的朋友。不要跟以外表討好他人的、諂媚阿諛的、欺世盜名的人交往。親近善友,令我們得到良性的感染和薰陶,不會學壞,令父母安心,也就是孝道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