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育人才,而培訓的範疇不局限於硬實力,因為硬實力不夠全面,尢其沒有涉及面對變化和把握機遇的綜合能力。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學校無論如何加強硬實力的培訓,也未必可以追得上知識增長的速度。故此,教育必須將重點放在培育學生的自主自發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要提升學生的軟技能。軟硬實力兼顧,才是教育的整體!
我一直鼓勵跨科目學習,例如在理工科中增加一些經濟、管理等社會科目;在文科中添加一些科普知識。文中有理、理中有文,好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均衡發展和全面提升,無論哪個學系的學生都能找到學習不同學科的管道,從而打開應用之門。而中國文化則是任何專業的必修科。
為什麼說中國文化對任何學系都有所幫助呢? 其實之前也向大家介紹過,就如《中庸》所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便是一個全方位的訓練程式,目標是培養出具備 : 搜集資料、判斷真偽、邏輯歸納、分析比對,演繹應用等能力的人才。推而論之,一位好老師應該能夠幫助學生發展上述能力,好讓他們在面對問題時,能以不撓的探索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通過學習傳統文化,我們看待事物時會理解得更透徹和更全面,分析得更深入,能以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通過換位思考的思維促進同理心。在各類文化中,國學所蘊含的人格教育特質最為可貴,能提升道德品格,必須珍惜和傳承。
順道一提,在我所接觸的許多雇主中,絕大部分均表示並不重視雇員是否名校生或高材生;最重要的是雇員能否很快便融入一個企業的運作中,和其他成員建立團隊合作關係。不難理解 : 一個人縱使成績很好、也永遠有比他更厲害的人;若因為學歷高而變得自我,瞧不起其他同事,這樣只會阻礙企業的運作,對公司發展亳無好處。
怎樣才能培養團隊精神呢? 我認為重點在於「厚道」,即凡事不以自我為中心,作風踏實而不浮誇。如易經所說 : 「君子以厚德載物! 」厚道,就是君子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