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光蒞臨觀音寺,講授《佛教與科學》


現科學家身,度娑羅眾

2016年4月11日,著名科學家、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教授,應邀蒞臨古觀音禪寺,講授《佛教與科學》。古觀音禪寺悟宣法師代表闔寺常住對潘校長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吳言生教授用三句話作為講座開場。

一是菩薩化身。觀音菩薩示現三十二相,現宰官身、長者身、居士身等度眾生,潘校長是現科學家身來度眾生,是觀音菩薩的一種化身。潘校長是科學家,是大學校長。科學家很多,有信仰的科學家不是很多;大學校長很多,有信仰的大學校長不是很多。潘校長就是這樣一位有信仰的科學家、大學校長。

二是因緣殊勝。潘校長來觀音禪寺講座,可謂勝緣和合,體現了佛教的六成就。一是信成就,大眾對佛法的信心已經建立。二是聞成就,大眾已具備了聽聞佛法的資糧。三是時成就,講說的時機已經成熟。四是處成就,講經的處進是非常殊勝。五是主成就,潘校長喜歡宣講。六是眾成就,聽眾集合到齊。

三是醍醐灌頂。社會上對佛教存在着很多誤解,有些人批評佛教是迷信,不科學,這是因為他們的無知。愛因斯坦說:「如果世界上有一種宗教能夠解答科學提出的疑問,這宗教一定是佛教。」

潘校長以一個科學家的身份,成為一個虔誠的佛弟子,他的信佛必然要先對佛教作過深入的了解。和愛因斯坦一樣,潘校長的心得是:「從科學的角度看,我覺得佛教比任何宗教更殊勝、更科學!」潘校長的講座,必然如醍醐灌頂,引起大家心靈的共鳴與震撼。

002

佛教與科學:相契與相融

潘校長在講座中,系統地介紹科學的相關成果及其對佛教理論的映證—

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日常體驗告訴我們一切見到的,觸摸到的東西都實實在在的存在。一般認為牛頓的理論是金科玉律。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兩大理論的出現: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相對論解釋整個宇宙的宏觀現像,量子力學分析最微小的粒子空間,包括原子、電子、光子等的一切現像。兩個理論同時指出,在比現實環境更龐大或更細小的空間裡,唯物實在論是錯誤的。過去認為一切事物是實質的存在,或一切性質可以很准確地量度,均是錯誤的理解。從科學的相關成果出發,我們可以感悟到這樣的幾個方面:

1、時間是一種意識

夏天坐在火爐旁,五分鐘感覺是一小時;冬天坐在火爐旁,一小時感覺是五分鐘。乘宇宙飛船旅行,宇宙飛船以光速的87%速度飛行,時間就會慢了一半。在宇宙飛船中的人,他們感覺過了三年,而我們在地球已過了六年了。正可謂「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現在」非「現在」。現在看到的圖像,可能是存在於十億年前的。星星發出的光可能要經過十億年的時間才來到地球,我們「現在」看到的星光,其實是十億年前發出的光。

2、空間是一種意識

我們看到的星星是它十億年前所在的某個位置,而不是現在的位置。霍金的《時間簡史》也說,我們看到在十點鐘位置的星星,可能是在十二點鐘的位置,由於光線在傳播的過程中,十點鐘的位置如果存在一個巨大的星體,就有可能把它的光線拉曲,從而使它看起來像是在十點鐘的的位置。

這樣的時空觀念,正好印證了禪宗所說的話:「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認影迷頭,豈非大錯!」眼見非為實,從感官之門進行的現像,並不是最珍貴的東西。

3、物質是一種能量場:弦論

量子力學有兩個基本原理:測不準定理及波粒二像性原理。粒子有兩種不同的形態出現,它的出現是受到人類意識所影響。「在偉大的生存戲劇中,我們既是觀眾,又是演員。」

愛因斯坦窮一生的研究,希望能找出一個統一的理論來解釋一切時空,從最小到最大的太空,但最終沒能成功。在他去世後的二十世紀後期,很多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叫弦論。這個理論融合了相對論及量子力學,可以解釋一切從最微小到最龐大的事物及現像。

交響樂在演奏時,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每位琴手彈一條弦時,每條弦會震動而產生一個音調,眾多互相協調的音調便會奏出非常和諧的樂曲。弦論相信世間萬事萬物的基本粒子、電子、原子、光子、誇克等等,實際上不是實在的質點,而是一種非常非常小的細絲,物理學家稱之為「弦」。這個「弦」不停地震動,震動時發出一定的頻率,就好像彈小提琴的弦產生特定的音調一樣,產生了一種特定的能量。

弦論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物質的了解。萬事萬物是由不同的「弦」聚在一起和諧共振產生出來的。所以一切物質,都不是實實在在地存在的,只是能量的某個形態。能量能展現出一個我、展現出一棵樹、甚至展現出狂風暴雨。

潘校長還介紹了佛教的基本思想和實踐方法。

隨喜贊嘆

吳言生教授在總結中說,南懷瑾先生說,當今的大菩薩,很多都出現在科學界。潘校長就是這樣的大菩薩的示現。中國科技大學朱清時校長說,科學家努力爬上山頂,結果發現佛學家早已在等着他。潘校長爬到了山頂,驚喜地發現與佛是如此的有緣!

佛教從宗教和教育兩個角度了解世界,科學從理論與實驗兩個方面了解世界。兩者看似雙峰並峙,二水分流,但最終是百川朝海,殊途同歸,珠聯璧合,交相輝映。潘校長在講座中,對佛教充滿了期待,充滿了感情,對大家充滿了希望,令人贊嘆感佩。

潘校長的講座,一是內涵豐富,琳琅滿目。既介紹了相關的科學理論,也介紹了佛教基本思想。二是高層建瓴,科學理性。潘校長以科學家的眼肖來審視、剖析人間萬像,達到了和佛學的深度契合。三是振聾發聵,啟人深省。

意識照亮了世界

潘校長的講座指出時間、空間、物質,都不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對世人的思維定勢有顛覆的效用。我們的意識照亮了世界。人的意識可以影響水的結晶狀態。共同的願望及群體意識的影響力更大。

誠如潘校長所說:「沒有生命,沒有意識,便沒有真實的世界。」吳言生徵引王陽明的話說:「你未看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指出這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淨國土淨」的佛理。

最後,觀音禪寺住持悟宣法師對潘校長的講座給予了極高的贊嘆,並歡迎潘校長再次蒞臨古觀音禪寺,為大家帶來甘露法雨。

003